伊利奶牛的幸福生活: “躺平”躺进“舒适区” “躺赢”躺进“质高点”

人类很难做到既“躺平”,又“躺赢”。但是,在为伊利提供原料奶的牧场里,奶牛却过上了“越是躺得平,就越是躺得赢”的安逸日子。

奶牛“躺平”即“躺赢”
对于多数奶牛来说,每天典型的作息表是:吃饭6小时、上班2小时、运动社交2小时、躺卧14小时。
在奶牛躺卧的10多个小时内,它将起卧十几次。它真正进入深度睡眠的时间,每天只有大约4小时。也就是说,多数时间,它都在“躺平”休息,其中,有6-8小时进行反刍,把吃进胃里的食物,回到口里反复咀嚼。
奶牛能够“躺平”,就是好消息。就像人需要充足的睡眠一样,奶牛也需要充足的躺卧。在干燥、舒适、松软、无板结的卧床上多躺卧,能让奶牛的身体更健康、体魄更强健、精神更放松、心理更松弛。
奶牛的健康度和松弛感越高,它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与站立相比,奶牛躺卧时乳房血液流量增加20%-30%,能为牛奶合成提供更多营养。美国MINER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大部分泌乳牛躺卧时间每增加1小时,产奶量增加1.7公斤。

所以,人类为奶牛提供的福利更多,奶牛给人类提供的回报就越多。伊利的合作牧场为奶牛打造出干净又舒适的卧床,让奶牛多享受、多休息、多“躺平”,延长奶牛的躺卧时间,让奶牛生活得更开心,牧场的产奶量也在不断攀升。
如今,奶牛一张床,铺满高科技。各种科技成果的加持,帮助奶牛舒舒服服地“躺平”。

“八菜一汤”吃出营养来
奶牛除了天生爱“躺平”,还是不折不扣的“吃货”。
一头成年的奶牛,一天需要吃掉五六十公斤的食物。和人类一样,奶牛也经历了从“吃不够”到“吃得好”、从“温饱”到“小康”、从“不讲究”到“很精致”的历史性跨越。
2000年前后,中国奶牛生活在温饱线上,以干草、玉米杆为食,偶尔吃点玉米“打打牙祭”,平均一头奶牛一年只能挤2000多公斤牛奶,3头奶牛产奶量才能顶上奶业发达国家的1头牛,整体水平与奶业发达国家有上百年差距。乳汁里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无法与现在相比。
如今,奶牛的生活也进入了小康,伊利牧场的奶牛的菜单上,最常见的有8个菜:苜蓿、青贮、玉米粉、豆粕、棉籽、甜菜粕、麦秸、谷草。有的牧场还会根据当地情况让奶牛吃上枸杞渣、葡萄渣、番茄渣、苹果渣等特色食物。
过去给奶牛“打牙祭”的玉米,如今已经是每顿必上的“家常菜”。作为奶牛主食的玉米青贮,由鲜玉米和玉米杆混合“益生菌”发酵制作,营养丰富、气味芳香、口感微酸促消化。

连人都喜欢吃的苜蓿嫩芽,是奶牛的“山珍海味”。奶牛过去一年难吃上几回的苜蓿,如今,进了“每日菜单”。伊利奶牛顿顿都会吃的“牧草之王”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高达20%。
除了“八菜”,奶牛每生产1公斤的牛奶,需要3-4升水,奶牛的“一汤”也很重要。
在伊利的合作牧场,会让奶牛喝上“冬暖夏凉”(冬季:14-17°C;夏季:常温水)的水,水质非常干净,每天清洗的不锈钢水槽一尘不染,亮得能照出牛的影子来。
奶牛“牛饮”的画面非常豪放,堪称酣畅淋漓。有的奶牛1分钟能喝掉20升水,相当于2桶常见的桶装饮用水。
“八菜一汤”等食材被奶牛的营养师科学搭配后,为奶牛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奶牛还会享受“甜点”,舔食富含各类矿物质的舔砖时,能获得各种营养,促进奶牛的发育和生长。
吃得够,奶牛就能多产奶。2024年,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9.9吨,其中,规模牧场奶牛单产普遍超过11吨,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奶牛养殖业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和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
吃得好,中国奶牛就能产好奶。权威报告显示,伊利集团使用的原奶,蛋白质、脂肪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已经超过欧盟标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旺旺头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