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得空间地面移动机器人赋能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监测 以科技守护自然之美

2小时前 阅读数 42 #综合

2025年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通过决议,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一章“总则”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国家公园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为新型应用技术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研究探索与落地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也为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立得空间积极投身自然保护领域的技术创新,聚焦近距离监测野生动物的需求痛点,潜心研发新型监测设备。其中,地面移动机器人凭借其灵活、高效、低干扰的特性,为野生动物智能监测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传统的野生动物监测方式,依赖于高点云台、野保相机等静态设备,受限于固定点位的设置,往往只能在动物恰好经过时才能捕捉到画面,无法实现动态跟踪监测,监测的灵活性、全面性和细致度均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对野生动物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的需求。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立得空间结合不同自然保护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差异,量身打造了三款适用于高原无人区、山区密林、河口滩涂等不同区域的地面移动机器人设备。这些机器人通过将外观伪装成石头、枯树或动物模样,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干扰,进而抵近获取近距离监控视频、精准位置信息等关键数据,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

高原无人区域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耐寒卫士”

三江源国家公园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恶劣,对监测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极高要求。立得空间为该区域专研的地面机器人,具备对旗舰野生动物进行伪装监测的核心功能,集成了云台摄像机、全景相机、RTK、多线激光雷达等多种高精度传感器,实现自主精准巡航与停靠;采用履带式底盘设计,同时配备了障碍物感知、碰撞检测等智能功能,轻松应对复杂地形条件;在不低于5000米、-40℃~+60℃的高原极端高寒条件下稳定运行,为三江源地区珍稀野生动物的监测提供了可靠保障。

山区密林区域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萌系侦探”

大熊猫国家公园山林密布、地形起伏大,且对监测设备的“隐蔽性”要求更高。立得空间为该区域定制的地面机器人,搭载双光云台、激光雷达、GNSS天线等先进设备,采用履带式底盘设计,同时具备具备35°的爬坡能力,确保在崎岖的山区密林间拥有出色的通行能力。


更为贴心的是,这款机器人的外观被设计成大熊猫坐姿模样,底盘则采用山石样式进行伪装,使其能完美融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对大熊猫的干扰,让科研人员能更近距离、更真实地观察大熊猫的生活状态,为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口滩涂区域

上海崇明东滩的“水陆两栖尖兵”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滩涂泥泞区、水池、芦苇荡等复杂地形为主,监测设备需兼具陆地通行与水上移动能力。立得空间为该区域研发的地面机器人,创新采用“轮式+水上推进器”的复合设计,可在滩涂泥泞区和水池之间灵活动态切换,满足水陆两栖的监测需求。


该机器人最大爬坡角度可达30°,在芦苇区的通过率高达80%,即便在植被茂密、信号易受遮挡的环境中,凭借IMU融合导航技术,仍能将定位精度保持在±15cm以内。同时,机器人整体喷涂迷彩外观,能与东滩保护区的周边环境高度融合,有效避免对鸟类活动造成干扰,为鸟类监测与保护工作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技术手段。

未来,立得空间将持续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深耕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监测领域,致力于研发更高效、更节能、更精准的监测技术与方法,将智能监测技术逐步推广至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我国的生态保护事业贡献更多科技力量,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