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城到剑桥 | 一场深度研学中的青春成长记


当印有昆明城市学院校徽的横幅在剑桥大学里展开,一群来自春城的青年学子,正式开启了一段为期14天的英伦深度研学之旅。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行程打卡,而是一场沉浸式的学术洗礼、一次跨越山海的深度对话、更是一段关于自我突破与成长的青春叙事。如今,当旅程的尾声渐近,回望来路,点滴收获已然璀璨如星。
与巨匠对话,启迪智慧之光

从Alan Macfarlane教授娓娓道来的人类学田野笔记,到Davide博士对细胞组织的精妙解析;从“研究方法”课程中学习“如何提出好问题”,到以人工智能视角探讨未来社会——学子们在剑桥的课堂里,亲身体验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


“我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拆解世界、重构认知的思维方式。”在Madingley Hall的结业汇报中,他们以流利的英文、严谨的逻辑和自信的表达,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从初抵时的忐忑到台上的从容,这场“学术成人礼”见证了他们的蜕变。正是在这种启发下,同学们逐渐摆脱了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开始尝试用批判性的眼光拆解复杂议题,学术自信在一次次提问与思辨中悄然生长。
在文明现场,涵养全球视野




在康河的柔波中,他们重温徐志摩的诗意;在莎士比亚故居的庭院里,聆听文学巨匠的永恒回响;走进大英博物馆,面对跨越千年的文明瑰宝,他们既在“中国展厅”前凝思,也在全球文明的对话中学会以更开阔的视角理解历史。正如一名学子所说:“这里教会我们的,不是简单的自豪或遗憾,而是如何以谦卑之心凝视过去,以清醒之眼审视当下。”


从生活挑战到独立的淬炼




此次行程精心设计了多项实践挑战。从最初的“公交挑战”,需要自己研究路线、准时抵达教室,到分组进行剑桥城市探索,根据线索完成特定文化地标的探访,独立性在每一次成功的导航中得以锤炼。更具趣味和挑战的是厨艺大赛。从小组讨论食谱、前往当地超市采购,到在公寓厨房里协作烹饪,这不仅是对异国生活能力的考验,更是团队协作的绝佳试炼场。当一道道凝聚着乡愁与创意的菜肴端上桌时,成就感与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空间。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真实锤炼。他们不仅学会了做一道菜、坐一班车,更学会了如何在一个陌生环境中扎根、生长。
从昆城学子到世界青年的蜕变

纵观这段旅程,最深的印记不在于去了哪里、看了什么,而在于发生在每位同学内心的重建与视野的重构,由内而外的蜕变。他们学会了不再满足于标准答案,而是敢于质疑、善于关联,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国际化的语境下,他们突破了语言的障碍,更学会了用逻辑和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在异国生活中学会管理自我、解决问题、包容差异;在文明对话中理解多元,在文化差异中学会共情。

当航班即将划破云层,当行李箱的滚轮声在机场响起,这段英伦研学之旅也即将画上句号。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正如带队老师所说:“愿你此去不失少年心气,愿我们再回首时,仍在知识的星辰大海中相遇”。学子们带走的,不仅是康河的流水、剑桥的钟声、伦敦的霓虹与白崖的风,更是一份独特的成长底气,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格局,以及一段终生难忘的青春记忆。
昆明城市学院剑桥-青年榜样训练营UK051团即将落幕,但它所点燃的求知之火、所培养的全球胜任力,必将照亮学子们前行的道路,助力他们成长为心怀家国、放眼世界的卓越人才。
以世界的尺度,丈量青春的边界
以探索的脚步,书写人生的篇章
党史上的今天

内容来源于人民网

本期编辑:张琪媛
内容来源:学生事务部
一审一校: 张琪媛
二审二校:陈琛
三审三校:黄隽
监制: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图文信息中心
官方新浪微博:@昆明城市学院
官方抖音: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师大商学院)
(56484371)
先进文化引领校园
打造校园强势媒体

敬
请
关
注
喜欢请点【在看】
给我一朵小花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