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脂肪肝!常吃5类食物,把吃出来的脂肪肝再吃回去!

1年前 (2024-08-02) 阅读数 276 #综合

2亿多!这是我国目前大陆地区成年人脂肪肝患者的人数,患病率高达29.88%[1]。
这意味着,每 10 个人中,就可能有 个人患病
很多人觉得,身边但凡有点肚子的人都有脂肪肝。但只是体检指标高一些,身体也没什么不舒服,没事。
但如果你看一眼脂肪肝的发展过程,你就会知道它的杀伤力有多强:
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这些日常行为

让肝脏默默受伤
有人说,我又不喝酒,应该不会伤肝。那可就错了,除了喝酒,生活中的很多日常操作,可能都会让肝脏受伤。
1、吃得太油 
我们吃的食物都可能会被消化吸收到肝里,由肝脏安排代谢。
如果摄入的脂肪过多,超过了肝脏正常的代谢能力,多余的脂肪就会沉积在肝脏里,慢慢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2、吃得太甜 
大部分果糖是在肝脏中代谢的。果糖摄入过多,容易加速肝脏中甘油三酯生成,从而促进脂肪肝发展[2]
各种含糖的加工食品、高糖水果、甜品,还有我们常见的白砂糖、果汁、奶茶、甜品等都含有大量的果糖。
3、吃得太精 
现代人习惯精制饮食,精米白面及各种加工类食物,很容易短时间内提升血糖水平,造成胰岛素抵抗,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代谢紊乱问题[3]
4、长期营养不良 
尤其是长期节食、长期吃不合理素食、厌食的人,以及慢性肠道疾病患者[4]
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脂肪代谢,多余的脂肪就只能堆积在肝脏,从而引发脂肪肝。
别拿脂肪肝

不当病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颗健康的肝脏也不是一下子就走向肝硬化、甚至肝癌的。

↓肝癌发展进程图,建议长按保存↓

1、轻度脂肪肝 
这是最初阶段,肝脏内开始积累过多的脂肪。大多数脂肪肝患者都处于这一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肝脏已经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轻度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病变,此时稍微注意饮食即可痊愈。
2、脂肪性肝炎 
脂肪在肝脏内不断积累,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肝功能异常。可能会出现疲劳、上腹不适等症状。
如果在这个阶段干预治疗,还是可以逆转成健康肝脏的。
3、肝硬化 
如果脂肪性肝炎得不到及时治疗,肝脏就会逐渐发生纤维化,这是一种修复过程,但过度的纤维化会导致肝脏变硬,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发展到这个阶段,可能会导致肝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到此病情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但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病情。
4、肝癌 
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脂肪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肝癌的几率比正常人更大[5]
因此及时防治脂肪肝和肝炎对于预防肝癌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非酒精脂肪肝患者往往还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这些疾病也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吃出来的病

还可以吃回去
1、选择优质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可以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6]
可以多吃深海鱼,食用油换成n-3/n-9脂肪酸的植物油,可以帮助身体“消炎”,减少血管损伤。
2、控制糖类摄入
建议不喝含糖饮料,每天吃低糖水果控制在 250 克左右。比如,柠檬、柚子、樱桃、雪莲果、木瓜、梨、苹果等[7]。
3、补充优质蛋白
蛋白质就像一个搬运工,会以脂蛋白的形式,把肝脏内积存的脂肪清除掉,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所以,脂肪肝患者不建议盲目吃素。可以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豆腐、鸡蛋、鱼、牛奶、鸡肉等。
4、摄入多种维生素
肝脏受损会导致储存维生素的能力下降,所以脂肪肝患者常常会出现口腔溃疡、口角炎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B族维生素:增强肝脏对酒精的耐受性,从而起到护肝作用。爱喝酒的人尤其要多补充点。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肝脏组织老化,强化肝细胞膜,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维生素A:能保护肝脏,阻止和抑制肝脏中癌细胞的增生每天吃一根胡萝卜、65克鸡肝、200克金枪鱼罐头或一杯牛奶基本能满足。
维生素C能保护肝中的酶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和生物转化,改善肝功能。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 第6版)
5、保证膳食纤维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辅助降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有助于肝功能修复[8]
建议选择全谷物、薯类等作为主食,像杂豆,薯类,粗粮等。
脂肪肝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别把脂肪肝不当回事,健康饮食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不知道怎么吃?点击下方加入7天营养食疗体验营,专属营养师带你一起吃回健康好身体↓↓↓

参考文献: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2]Muriel P, López-Sánchez P, Ramos-Tovar E. Fructose and the Liver. Int J Mol Sci. 2021 Jun 28;22(13):6969. doi: 10.3390/ijms2213696

[3]Loomba Rohit,Friedman Scott L,Shulman Gerald I,Mechanisms and disease consequenc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Cell, 2021, 184: 2537-2564.

[4]舒筠然, 李俊琪, 刘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9): 2085-2090.

[5]Younossi ZM, Koenig AB, Abdelatif D, Fazel Y, Henry L, Wymer M.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Hepatology. 2016 Jul;64(1):73-84.

[6]Ulven, S., Christensen, J., Nygård, O., Svardal, A., Leder, L., Ottestad, I., Lysne, V., Laupsa-Borge, J., Ueland, P., Midttun, Ø., Meyer, K., McCann, A., Andersen, L., & Holven, K. (2019). Using metabolic profiling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es to explore molecular effects of replacing saturated fat with polyunsaturated fat—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ietary intervention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9, 1239 - 1250. https://doi.org/10.1093/ajcn/nqy356.

[7]健康报-大众健康杂志《得了脂肪肝,吃水果也有讲究?原来这样吃才更健康》2023,7,10 

[8]茅小燕,张爱珍.疾病与营养系列讲座——脂肪肝的营养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5,8(7):603:604.

[9]Resistant starch decreases intrahepatic triglycerides in patients with NAFLD via gut microbiome. Cell Metabolismalterations. https://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3)00297-8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学习更多营养知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