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学姐,放弃国内Top 5直博,拿下耶鲁和全美专业Top 1录取,第二年学费减免75%!

1年前 (2024-08-06) 阅读数 296 #综合

棕榈 24Fall 学员 Mindy
本科学校:四川大学
专业:预防医学
GPA:3.85/4.0
托福:104
GRE/GMAT:321

offer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MHS in Epidemiology(公共卫生学院全美 TOP 1)(第二年学费减免75%)
耶鲁大学
MPH in Chronic Disease Epidemiology(公共卫生学院全美 TOP 12)(3万刀奖学金)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MPH in Applied Epidemiology(公共卫生学院全美 TOP 2)
埃默里大学
MSPH in Global Epidemiology(公共卫生学院全美 TOP 3)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MPH in Epidemiology (公共卫生学院全美 TOP 5)
华盛顿大学
MS in  Epidemiology (公共卫生学院全美 TOP 7)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MS in Epidemiology(公共卫生学院全美TOP 9)
多伦多大学
MPH in Epidemiology(公共卫生学院加拿大 TOP 1)

01
是的,我是放弃国内 Top 5 直博
选择申请国外 epi 的逆行者

我早在大一就确定下来了要留学,算是我一个比较坚定的想法。因为公共卫生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差异较大,国外公卫关注的研究方向更多元化,国内的可选研究方向就比较少,像一些空气污染物,心血管疾病这些大热方向较多,而对于少数群体或者不同族裔之类的研究在国内没有土壤去开展。

在海边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但准备留学期间,由于家人的坚持和家庭变故,我还是去参加了国内 Top 5 院校的夏令营,也最终顺利拿到了直博的 offer。不过经过了各种纠结后,我感觉国外那种自由、多元的学术氛围不断在吸引着我,所以我最终还是遵从了本心,放弃了国内直博的 offer,继续做好出国读研的准备(没有占用学校保研资格和影响学校招生哈,在预推免之前就和导师发送邮件拒绝了)


选校选专业,我的分层漏斗


先国家,再看具体项目,后学校。


我也较早确定了申请美国的院校,毕竟在美国做公共卫生研究的氛围会比较浓厚,可选学校较多


选学校的时候,我考虑到我和公共卫生方向是非常匹配的,再加上对本科背景、绩点以及其他综合背景的考虑,我觉得自己可以去冲刺最顶尖的学校项目。

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我因为想读 2 年制的研究型项目所以排除了其他学制较短 epidemiology 的研究型硕士,也因为经济因素,排除了昂贵的哥大和 NYU,最后选择了其他美国顶尖公卫项目。


02
大一就确定留学,
找准自己的长短板,做针对性提升

回顾我的申请背景,显而易见的优势在于我的 985 本科背景和专业对口。然而,在众多申请者中,这些优势并不罕见。对我而言,大一就确定留学目标所带来的隐性优势是更加关键的。

星空下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从大一开始我就没有对学习松懈下来这些都为我的绩点提升打下了良好学习态度的基础。而且早准备让我有有足够的时间去规划,去积极地为未来申请做准备。比如我在大一下学期就和棕榈签约,开始了申请季前期的种子期间辅导

作为一个 J 人,和棕榈老师们的配合非常顺利,对于我提出的具体要求,老师们总是能够及时给我回复。他们为我提出的建议和规划,我基本上都会按时按点地去完成。




走在了成长为六边形战士的路上



扬长补短,不断扩大我的申请优势

结合我大一阶段的情况,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科研背景提升放首位,其次是其次是保持较高的 GPA,最后是在 GT 考试上取得高分。

01

如何保持较高绩点


首先绩点的话,我觉得还是需要依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我和棕榈主导师都有一个默认共识,那就是要在每个学期内都把绩点搞好。

主导师会根据每学期的绩点状态提出一些规划性的建议,比如在大二下学期的沟通中,主导师了解到我的学校数学课程给的分数偏低,所以她告诉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之后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学院开设的比较容易拿分的线代课,或者通过交流交换及网课的形式修课。

02

科研提升放首位


对申请 EPI 相关方向的同学来说,我相信科研的重要性是大家公认的。我的经历非常多元,做过卫生政策,进过实验室,也做过队列......

队列研究现场照片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其中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是,积累科研经历,我认为是一半实力一半运气的过程。努力肯定是一个主旋律,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生活就是那么随机。通过这种平衡的视角,才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成就的本质。

比如我的首个科研项目是我家乡的“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这是一个颇具价值的课题。这个机会来自于一位我家长认识的阿姨,她负责相关事务,并询问我们学院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一工作。虽然我是个 i 人,我并不是很倾向于主动社交,但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这件事情可以主动试试。

当时正值大二上学期,恰好,我正在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于是我联系了授课老师。老师表示我们学院也在寻找接触此类项目的机会,所以我对接了这个项目的整个流程,把老师们请回去招标后,又去现场做了调研。这一系列机遇构成了我科研的美好开端。

我觉得这算是一个运气好的成分,给到我的启发是,把握好身边的契机,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需要广撒网来探索各种可能性的时间,大胆一点准没错。

题外话


大胆这一点还表现在日常社交上。我虽然是个 INFJ,但其实我在申请季中还是收到了很多前辈的帮助和建议。我会经常和学长学姐进行交流,甚至还会发挥 i 人的互联网技能,有疑问时直接去 email 老师/校友,那些老师也会给我一个回复。


Mitacs 暑研

除了自己找机会做的科研,我的主导师也会帮我寻找和规划合适的背景提升项目,比如 Mitacs-stressors at work and chronic diseases(工作压力和慢性病的队列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如果没有结缘棕榈,我可能很少会有机会主动去申请这样的项目。

Quebec 暑期研究时的照片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申请 Mitacs 过程中,主导师会及时提醒我每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比如何时开始做决策,更新我的简历,以及准备申请材料。此外,棕榈还为我安排了一次模拟面试,这些对我非常有帮助,我顺利拿下了 offer。

也是魁北克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另外还有标化考试需要重视,语言不仅用于最后的申请,还可以用于申请暑研、交换之类的项目。我在大二开学就考了第一次托福,这帮我突击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这也帮助我申到了 Mitacs 暑研。

暑研过程中,我除了努力做研究,还会主动和导师沟通我的研究想法和职业规划,让他更加了解我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最终我收获到了教授为我写的非常有力的推荐信,我认为这在我申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外籍导师的推荐通常被认为更加客观,而且由于他们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学术圈子,他们的推荐往往更具有权威性和认可度。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3
九申八中
不选耶鲁,我选公卫全美第一 JHU!

我一共申了 9 个项目,除了没有抽中哈佛这张彩票,其他的学校都发了 offer,属于 9 申 8 中。所有努力和帮助都在这一刻汇聚成了一份份 offer,这是对我的最好认可。

我认为选 offer 也是门学问,需要考虑自己和学校风格以及项目的匹配度,而不是从单一维度的排名、声誉来考虑。我自己也经历过纠结,多方咨询了建议。

比如我还去小问了“野生前辈们”应该怎么选 offer。

听说 xhs 很会选 offer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最后根据大家的分析和我对项目的了解,我选择了 JHU。JHU 的 EPI 是研究导向的项目,专排第一,并且 JHU 有第二年 75% 学费减免,减免下来学费近 5 万刀。


我了解到的一些项目特色和情况
(上下滑动查看)

04
感谢和我非常契合的棕榈!

其实我读的不是一个像计算机一样出国留学氛围很浓的专业,大部分时候我还是挺迷茫的。因为我们学院留学的经验样本不够,再加上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内耗和提前焦虑的人,所以我会很想尽早去规划好留学的事情。

那时,我恰巧听到了棕榈的线上宣讲会,了解到棕榈有全流程的服务,这一点刚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而且讲座的老师他本身就是公共卫生背景的,专业契合度会比较高,这是我对棕榈的第一印象。

我也对比过其他机构,平台太大会有照顾不过来的问题,平台太小又没那么多案例和样本,而棕榈算是一个很合适的机构。另外,棕榈还会有专业导师和主导师一起辅导。所以我综合了这几点考虑,也做了其他对比后,最终在大一下学期就选择了棕榈辅导我的申请,并加入了种子计划。

整体体验下来,首先是我觉得这一条路是很有陪伴性的。至少每个学期,主导师都会为我提供复盘。在这些复盘过程中,老师会回顾我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进展,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申哈佛需要多邻国成绩,两天考出来了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此外,在关键的时间节点,比如标准化考试的准备上,老师也会帮我制定大致的计划安排,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我的个人意见和计划。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帮助我在留学准备过程中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和节奏。

主导师问我还有什么想申请的项目
棕榈学员供图,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文书辅导——“撒大网捕大鱼” 



我们写申请文书的思路就像是“撒大网捕大鱼”。我会先将主导师给我的信息收集文档填写完整,里面包含个人背景和特质、科研经历的信息等等。不论这些经历看起来是否对申请起作用,我都会先写下来,发给主导师和专业导师。这不仅帮助我全面地审视自己,而且也是让导师们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方式。

写完最长版本,接下来就要开始缩减内容(文书有规定字数),这其实意味着撒大网的过程结束,需要开始抓大鱼了,我们开始删减经历,留下最重要的“大鱼”。

通过与导师的沟通,我们最终确定了文书的框架和核心内容。这个过程让我得以精炼和突出自己最独特的特点,确保了文书的个性化和吸引力。

此外,我和主导师还会根据每所学校的关注点来调整我的写作重点。比如 UCLA 特别重视多元化和公平性论题,就将我的 LGBT 相关经历放在前列,而对于那些更注重数统计的学校,我们就选择将我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这样硬核的例子放在更显眼的位置。这样,每一篇文书都能精准地反映出我对学校特定要求的理解和回应。

最后,我想说

其实不管是准备申请,还是进入申请季的过程,我个人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小的变化和进步,尤其在解决问题上面,我得出了自己的方法论,最后凝练成两句话送给大家。

一是坚定是一切的来源,如果确定要做这件事情,那你就总会找到方法。

二是有些时候 “Why” 比 “How” 更重要。有一个好的问题,你就自然知道怎么样去解答!

如果你有提升自己的想法
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或者想了解棕榈的专业协助和辅导
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发送暗号“美国”

 
即可优先咨询!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