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胀痛是胃炎吗?慢性胃炎真的会癌变?7个警示信号别忽视!

1年前 (2024-10-21) 阅读数 354 #健康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胃病,很多人吃完饭就会腹胀,也有人一饿肚子就会胃疼很久,都可能是存在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能是长期食用刺激性的食物、生活不规律、滥用药物等原因导致,也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

不论何种原因,慢性胃炎确实困扰着很多人,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胃炎实质上是各种因素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破坏了胃粘膜的防御机制,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持续伤害。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成3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是因酗酒、喝浓咖啡、吸烟等长期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造成,常表现为上腹胀痛、隐痛。

患者胃部的食物残留会导致肠胃消化不良,无法及时排空,导致腹胀,同时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乏力、便秘等情况。

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表面被反复损伤,导致粘膜固有腺体发生萎缩甚至消失,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常常会伴随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贫血等症状。

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会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伴有红斑,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导致营养失衡。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消瘦、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呕血、黑便等情况。

1、腹痛:慢性胃炎的腹痛大多不规则,少数患者会出现剧痛或上腹绞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表现为餐后腹痛,而萎缩性胃炎的腹痛与饮食无关。

2、腹胀、嗳气:腹胀在进食难消化食物、易发酵产气食物后尤为明显;胃黏膜炎症引起唾液腺分泌大量唾液,泡沫状唾液、氮气、氧气的吞入,加上胃内发酵产气,会造成患者出现频繁打嗝、多屁等情况。

3、食欲不振:胃粘膜炎症或萎缩会导致胃腺体减少,导致胃酸分泌不足,造成胃蛋白酶的减少和失去活力,引发消化不良。

4、便秘、腹泻:约5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主要因胃酸分泌减少影响了胰液的分泌,食物中的脂肪未被充分消化,引起胃源性腹泻;而慢性浅表性胃炎则更多表现为便秘。

5、呕血及黑便:慢性萎缩性胃炎较浅表性胃炎更容易出血,一旦遇到胆汁反流、饮酒、药物等刺激,便可能导致胃粘膜糜烂、浅表溃疡而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慢性胃炎会癌变吗?





大多数慢性胃炎经过合理治疗,结合生活饮食调理,一般预后良好。

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诱发胃癌。


肠型胃癌是由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逐步进展而来,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都属于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距离发展成胃癌还有较长的时间,是临床上重点干预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



是否会引起胃癌?





幽门螺杆菌影响着全球50%以上的人口,2015年全世界约有44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便将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长期感染Hp会造成慢性活动性胃炎,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增加异型增生和癌变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年龄越小,日后发生胃癌的机率越高。


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利于胃黏膜修复,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发展。

一项纳入2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使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至原来的53%。



胃肠癌的7个警示信号





注意胃肠癌的警示信号,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早期胃癌的症状


上腹部胀痛:初发阶段的常见症状,与消化不良比较相似,一般没有规律性,逐步发展成隐痛和钝痛。

食欲减退:厌食,部分患者会因上腹部不适而自行减少进食,同时伴有消化不良、胃部饱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异常症状。

消瘦:饮食或运动习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主要与食欲减退、肿瘤生长对人体营养的消耗等有关。


进展期胃癌的症状


明显的腹痛:疼痛比较剧烈,会向腰背部放射。

恶心呕吐:饭后会出现莫名的恶心或呕吐,若发生幽门梗阻,症状会更加明显。

腹泻:若癌症累及结肠,腹泻症状会更严重,甚至带有少量出血,部分患者会出现黑便。

吞咽困难:一旦胃癌出现肿大,会产生梗阻症状,造成吞咽困难。



哪些人需要接受胃镜检查?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上腹部疼痛,伴随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可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无法查明原因,需立刻接受胃镜检查。

已明确诊断食道、消化道存在疾病,但未明确病理的患者,可以通过胃镜活检来明确病理性质。

另外,长期吸烟、酗酒、食道癌或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接受胃镜检查,做好早期胃癌的预防。


胃镜检查可能存在喉咙痛、腹胀等轻微的不适,一般会很快减轻或消失,医生会对检查结果进行说明,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会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志. 慢性胃炎的症状表现[J]. 饮食保健,2019,6(42):249.

[2]张寒馨.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J]. 健康女性,2021(26):279.

[3]曾英. 警惕慢性胃炎发生癌变[J]. 健康必读,2020(13):19.

[4]孟灵梅. 警惕慢性胃炎变胃癌[J]. 家庭医学(新健康),2007(9):8-9.

[5]马刚,张汝鹏,梁寒.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2023,50(1):44-48. 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3.20220623.

[6]吴开春. 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及癌前病变[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2,8(2):1-4. DOI:10.12151/JMCM.2022.02-01.

[7]金秋雨,张阳,李哲轩,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2,8(2):5-10. DOI:10.12151/JMCM.2022.02-02.

[8]秦敬柱,袁长海,张加胜,等. 我国胃癌患者年轻化趋势的原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8):10-11. DOI:10.3969/j.issn.1001-568X.2009.08.005.

[9]刘光荣. 胃癌的原因及预防[J]. 科学与财富,2019(33):137.

[10]刘家英. 辨明症状,可早期发现胃癌[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2(12):35.



点个“在看”,分享健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