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数字化转型关键一步,银行业为何都选择RPA?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革新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也在数字金融的战略背景下,重新梳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与重点。当前,中央提出要建设金融强国和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并且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各银行纷纷踏上以数据化、智能化、开放化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进一步在业务重塑、科技引领和风险管理等维度加强能力建设和创新布局,从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推动银行向更高层次发展。
某银行作为具有高成长性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数字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为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力量。近年来,该银行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与服务场景的结合应用,经过市场调研和项目选型测试,该行最终引进金智维RPA数字员工,搭建贴合银行多样化业务场景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平台。自引入RPA后,该银行在业务运营部、信息技术部成功上线运行了40+个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业务场景,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操作风险,提升了人力产出效能,实现了为基层“减负+赋能”的双目标。
1
RPA赋能业务,服务质效升级
在原有业务流程中,银行业务员需要把报备账户的相关信息手动录入到前端系统和人行系统并进行核对,再一一登录各网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进行备案,每个网点至少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备案工作,不仅低效,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业务场景:人行账户管理系统报送
1、重复繁琐的信息录入与核对工作全依赖人工操作,耗时耗力,造成人力浪费和成本增加;
应用RPA后,由数字员工每日自动执行人行备案流程,释放了50%的人力资源,该行旗下32个分行及下属网点一年报送任务节省工时超2000小时。减少了各网点重复录入的工作,有效减少了客户现场等待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2
重复任务自动接管,RPA驱动提效
传统业务流程中,银行需要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机构调动申请单的处理,同样的信息需要重复录入核对两次,每笔处理时长需10分钟以上,占用业务员过多时间精力,且手动操作难以保证准确率。
业务场景:系统掌控-机构调动
1、简单重复的工作占用业务员紧张的工作时间,不仅员工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也造成银行人力资源浪费和运营成本增加;
RPA上线后,由数字员工自动执行机构调动流程,累计自动处理工单超1000笔,为该银行节省了约90%的人力,单笔工单处理时长节省约8分钟,且准确率达到100%,银行提质增效显著。
数字化技术赋能应用是银行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随着RPA技术与各项创新技术的集成与融合,银行将实现更高级的智能化。金智维基于银行实际业务场景探索“RPA+X”的全面赋能,将以科技助力各银行深化组织转型和数字化变革,从源头解决银行系统交互和流程痛点,助推银行持续高质量发展,轻松应对未来挑战。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银行解决方案
关于金智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