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夏伏未央 秋色初见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节气简介



传/统/二/十/四/节/气


1.节气法: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
2.气温法: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是进入秋季。


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立秋还处在暑热之中,尚未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LI QIU


传统节气立秋


我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传统习俗



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秋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祭拜感谢祖先的庇佑。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传统节气立秋
LI QIU


立秋——诗词鉴赏



传/统/二/十/四/节/气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凉夜悠悠露气清,晴虫凄切草间鸣。
高林一叶人初去,短梦三更感乍生。
自恨回波千曲绕,空馀残月半窗明。
文园多病悲秋客,摇落西风万古情。


传统节气立秋
LI QIU


立秋——起居养生



传/统/二/十/四/节/气
1
顺应自然规律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2
秋季适当进补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