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与“玩”总打架?这样做,成长教育“两不误”
“妈妈,再玩最后一会,求求你了!”
当10岁的娃正抱着手机缩在沙发角落,朋友小A第五次收到儿子再玩一会的请求时,才惊恐地发现——手机的毒性,被严重低估了。他的暑期计划表上还躺着32页数学题、15篇日记和8节线上课。(文末福利已就位)

图片来源:网络
“既要带娃,又要上班,平时还要操持娃的里里外外、饮食起居,如果不让孩子玩手机,怕是连一会放松的时间都没有。”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业没写完,还迷上了刷手机!”

图片来源:网络
看似普通的玩手机行为
却可能给孩子带来三重“隐形伤害”
这可比没写完作业更让人头痛!
① 注意力”涣散“,难专注
原来能安安静静看半小时书,玩一小时手机后,再看书可能10分钟就坐不住了,东张西望,根本静不下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指出,手机中的各类信息,无论是短视频里快速切换的画面,还是游戏中频繁的场景转换、即时反馈,都让孩子的大脑习惯了“被动吸引式专注” 。一旦回到需要主动投入注意力的学习场景,如课堂听讲、阅读书籍,他们就难以集中精力。

图片来源:网络
② 情绪“失控”,波动频繁
游戏赢了、刷到搞笑视频,孩子开开心心;手机一收或者遇到点小事,立马发脾气。情绪像坐过山车。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4)》显示,过度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中,有 35% 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孩子们在虚拟世界中能迅速获得快乐,面对现实中的如考试失利、与朋友争吵,情绪落差会被放大,变得更加脆弱、易怒。

图片来源:网络
③ 社交”退化“,沟通受阻
家庭聚会,孩子埋头刷手机,对亲戚朋友爱答不理;跟别的孩子要么不说话,要么说不清,不太懂别人情绪,也不太会表达自己。
英国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每天玩手机超 3 小时的儿童,在社交场合中主动与人交流的意愿降低 40%,难以准确理解他人情绪,沟通时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弱。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变得孤僻,难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
既然孩子玩手机的危害这么多,平时工作比较忙,又希望孩子能在活动中真正学到东西,有哪些是能直接上手,又省时省力的呢?
这3个方法
推荐你试一下
利用家中现成的东西,随时行动起来
从“泛泛而谈”到“有章可循”
用 “寻宝游戏” 让徒步有焦点

图片来源:网络
用具体问题引导深度思考

都说陪伴是最长效的成长催化剂,微医也想陪你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现在扫码加入【微医亲子社群】,享三重专属福利:
这个夏天
微医请大家一起看电影啦!
让我们共同解锁孩子的成长潜能!在剧场黑暗中握紧双手感受信任的温度。加入【微医亲子社群】,享三重专属福利:
福利一:免费抽取“爱与陪伴”主题电影票送出!(限20张,抽10位送出)
在光影中珍藏亲子时光→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多地影院可兑换,共享幸福回忆!

图片来源:网络
福利二:进群送《陪孩子做的100件小事》
含时间表示例+100个居家互动+营养食谱

图片来源:网络
福利三:知识答题赢好礼
科普读物/护眼台灯/种植体验券/好物体验,等你拿!
扫码参与⏰ 奖品数量有限,限时开奖。

别让孩子的假期,只剩下作业和屏幕,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