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医疗健康领域这些声音值得关注

7个月前 (04-13) 阅读数 219 #综合

聚焦两会/ 2025

图片来源:新华社

3月的北京全国两会的热潮,传递着信心和力量。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医疗健康列为民生保障的核心议题之一,突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勾勒出了2025卫生健康工作蓝图。


2025政府工作报告

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图速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卫生健康工作重点。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代表观点集锦


启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学相结合的“智慧中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杨宇飞指出,康复+中医、运动+中医、AI+中医,都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当前,名中医诊断模型、六经辨证系统等中医药人工智能层出不穷,然而懂中医药的人才不懂人工智能,懂人工智能的人才不懂中医药,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瓶颈。杨宇飞建言,组建专门人才队伍,启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学相结合的“智慧中医”建设


她提出,建议明确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方向为“中体西用”的“智慧中医”,通过体现人工智能的智力解放和传统中医的智慧学问,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方法,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智慧中医学科体系。建议组建一批中西医相结合的名医及熟悉智能科技的专家队伍,开展“智慧中医”交叉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并将其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工程”。



“AI+医疗”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将重点关注“AI+医疗”,希望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疾病谱丰富而广泛,医疗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将这些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建成一个有效、详实、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刘连新表示:“人工智能则可以根据数据库中已有的医学知识和大量的临床案例,为医生提供诊断决策参考。



加大对医学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表示,目前医学人工智能存在数据共享程度低、知识利用不足、算力不足以及安全隐患等不足等现状。为此他建议,国家应制定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专项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和规范,打破数据孤岛,建立医疗数据交易平台。

“我们还要加大对医学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建立医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评价机制和评判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鼓励公立医院与高校、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葛明华说。



构建全域协同、普惠精准的智慧医疗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黄伟看来,当前医疗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快速的智能化变革。“互联网+医疗”能够突破诊疗时空限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疗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是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


黄伟认为,要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医疗”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开展并推广远程诊疗、远程患者监护、慢病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术前规划、术后监测、药物依从性监测、风险预警等全流程智慧医疗技术。“希望通过系统性改革,构建全域协同、普惠精准的智慧医疗生态,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人民健康。”






聚焦两会


过去一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交出了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答卷。奋进2025年,从地方到全国的两会,医疗圈的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提案聚焦于数智化转型、医保改革、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儿科与精神卫生服务、中医药创新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医疗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回应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无疑要守住“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行业的核心价值,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医疗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相关报道

中国卫生杂志:【重磅】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卫生健康工作重点

健康报社论 | 强信心聚力量 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成2025两会热点,代表委员们带来最新建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作者转发或者创作,不代表旺旺头条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